上虞复学首日,这所学校从一份特殊的作业单讲起......
1月10日
沉静许久的上虞区滨江小学
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孩子们
“我们做了大量细致而周全的复课准备
为的就是以专业的姿态
让学生安全安心复课复学”
校长林建锋说
学校提出“三课”同启
“防疫卫生课”
教育孩子养成健康防疫好习惯
“心理关爱课”
为全校1963名经历疫情的学生
给予心理安抚和疏导
“学科同步课”
为还在居家隔离的45名学生
同步进行线上教学
复课第一天
师生们还一起交流了居家期间
一份特殊的作业单
究竟是什么题
特殊在哪里?
↓↓↓
左右滑动查看
《“数”说疫情》《“食”分有爱》
《致敬大白》……
每个年级每门学科
依据自身年级、学科特点
变革内容,创新形式
研制出了一张张、一道道既充满益趣
又充满乐趣的主题作业
一场疫情遭遇战,也是一堂特殊的大课。
在最艰难的时刻,滨江小学143位教师一起行动起来,推进各学科整合作业单设计并实施教学探索。
“好的教育应该是适时而来。”上虞实现“社区清零”后,上虞区滨江小学校长林建锋和教师团队意识到,学校的工作重心要从抗击疫情向引导孩子感受这堂生命大课的意义过渡,于是群策群力设计了以“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学科整合作业单。
“双减”下,推进作业改革是重中之重。而学校这份作业单,是聚焦疫情下的特殊生活经历,让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能力,将疫情下的成长经历深刻化了。
“疫情期是作业改革的机遇期”
校长林建锋说,“双减”开展以来,教师对作业改革已经有了充分的关注和一定的思考,有的老师也进行了作业改革的实践。这是为疫情期全面推进作业改革打下的能力基础。
开展作业改革是符合各方期许的最佳方式,是疫情背景下居家学习指导的新路。
“作业内容双轨制(纯学科作业继续保留,主题化、综合性、项目式作业一周一次)的改革哪怕真的失败,也是成功!因为失败得来的,对教师而言都是经验的积累和新领域的开拓,对学生而言则是让疫情期的居家生活有了更多意义和乐趣。”
在林建锋看来,在主题作业设计整合的过程中,滨江小学的老师们已经向科学探究型的教学迈出了充满勇气的第一步。这对他们来说不论从理念还是实践都是一次颠覆性的尝试,应该作为今后面对教育教学新思考的起点。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方法,也是手段,更是目的,要引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方法展开学习,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发高质量的思维活动,最终为未来为社会培养有思想、会思考并且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作业单的设计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它到底要引发学生哪些思维活动?培植哪些能力?
“观察、发散、比较、分析、综合、表达”,这些能力便是学生必须握在手里、用来打开未来的钥匙。
从“懂感恩,立志向,践行动”引发学生共鸣
在没有相见的日子里,滨江小学的师生们亲历着一堂“天地人”的大课,深刻体会到无常是他们不可回避的一部分,学会 “珍惜家人、爱与生活”是生命的本真。
从“懂感恩,立志向,践行动”引发孩子的共鸣,引领孩子生命的成长。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样的方向引领下,第一阶段主题作业诞生了:
12月29日——1月4日是第一次作业《致敬与传递》——用心用行感受、感悟战疫者的付出,向一切、各条战线的战疫者表达致敬,向需要关心的人传递爱心。
而作业设计成败的关键,一是在于教研组提供的原材料是否真正与主题吻合且符合年级特点,是否符合学生居家及当下环境实际(是否可行的);二是在于年段内的整合,体现围绕主题下的综合性(跨学科)、项目化的特点,且作业设计有内在逻辑性,有层次性;三是在于班主任携手班级任课教师的及时支持、响应。
三个初衷
随着时间的推进
一步步走向具体的作业设计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喻伯军
上虞区滨江小学的教师团队,面对战“疫”后半程学生所需,发挥教师专业所长,围绕战“疫”前半程的生成性资源,选定这一主题,协力研制主题化、综合性、项目化作业。
细品这六份作业,有鲜明的“思维型探究式学习、跨学科综合性学习、体验式项目化学习”设计逻辑做支撑,彰现了滨江教师群体一心为生的教育情怀,展现危中有机的思维品质,体现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关切。
好的教育总是那样适时而来
恰如其分
上虞区滨江小学在特殊时期
推出主题化作业
对教师来说
是一次探索的教研之旅
而对学生来说
是一场有益的心灵之旅
“我们年级的作业之一是关注疫情期间的新闻,写一篇心得,字数不限。”六(五)班的任梓涵说。
12岁的任梓涵,爸爸在西安工作,妈妈在外地出差。2021年12月13日,平时陪伴她的奶奶被确认为密接人员,需要集中隔离。上门接奶奶的防疫人员见她有自我照顾的能力,让她自己选择,是跟奶奶一起去还是一个人留在家里。任梓涵选择了留在家里。
刚开始的两三天,任梓涵一到晚上就有些害怕。毕竟长这么大,还没有独居的经历。“父母亲和奶奶每天与我视频连线,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也和我保持联系,很快,我就适应了。”任梓涵说,左邻右舍也常常把好吃的打包放在她家门口。
“‘大白们’更辛苦,一次次上门采集核酸样本。”任梓涵说,近20天中,她不光每天有规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锻炼,还学会了不少本领,“以前我只会最简单的烘焙,现在能做夹心面包了。”
让任梓涵感动的是,每晚六七点钟,她都会接到一个声音甜甜的电话,“这个姐姐每次问我,有些什么困难,需要提供怎样的帮助。”任梓涵说,她不知道这位姐姐长啥样,但从对话中,她能感受到这次抗疫的艰辛和不易。
四(6)班章梓轩经历的是另一种成长。2021年12月13日深夜,一听说要去诸暨集中隔离,她害怕得大哭。在前往隔离点的大巴车上,同车的老奶奶一边咳嗽,一边晕车呕吐,这让她对病毒更加恐惧。
“到了隔离酒店,看到居住环境不错,‘大白’们不辞辛苦夜半时分来做核酸检测,她的不安情绪才缓和了些。”2021年12月30日,已经回家的小章妈妈说。在隔离的那些日子,老师和小伙伴们时常打来电话问平安,让她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母女俩共同制作了作息时间表,学习、跳舞、绘画……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隔离点工作人员的服务很贴心,听说梓轩爱画画,他们还帮忙买来了画笔。一天深夜,梓轩突然生病,肚子痛,直冒冷汗,工作人员立即送来了药和八宝粥。“有了这段特殊经历,我发现女儿一下子长大了。回来时,她一把拎起挺沉的箱子,跟我说‘妈,我来!’”小章妈妈欣慰地说。
“在做‘看图写话’这道作业时,脑海中又回忆起了隔离时的点点滴滴,我感受到了身边很多的爱。我也要做一个小太阳,带给别人阳光和温暖。”章梓轩说。
因为单元楼里有新冠确诊病例,郭彦彤一家所在的单元楼全体住户都要集中隔离。在隔离点住下的第一晚,她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爬起来趴在玻璃窗口往外望。
“走廊上安安静静的,一位穿着防护服的叔叔在楼道的那头坐着,也许是累了,他斜着身子靠在墙上。他为什么不回家呢?”10岁的郭彦彤一下子明白了“坚守”的含义。她的一道作业是写一篇日记,她写道:“是这些温暖的人,赶跑了大家的担忧与害怕。我要把感想写进日记里。”
复学首日,和孩子们一起交流着作业心得,很多老师由衷地感受到孩子们成长了。
“在这一场特殊的战争中
我们必须思考教育可以为生命课程做什么
因为教育真正的魅力和目的
是让学生有能力面对以后未知的生活”
——上虞区滨江小学教师
部分来源 | 绍兴日报
责任编辑 | 顾俊丽
转载请注明“来源: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北仑累计确诊病例23例,明天将开展全域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区师生守望相助,真暖!
» 忘不了,这些“独家记忆”,串起浙江教育的2021!看到哪张你破防了?